跳到主要內容區

2011EPA (集水區非點源污染現地處理技術研發與應用計畫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水環境研究中心)

計畫名稱:「集水區非點源污染現地處理技術研發與應用計畫」
委託機關: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水環境研究中心
 
一、緣起
  現今全球氣候變遷、極端氣候現象頻仍的狀況下,如何保護水資源及改善水質是集水區管理(Watershed Management)必要措施。世界先進國家,近年來都開始積極推動集水區的整體性規劃,也就是對於「質」(Water Quality)與「量」(Water Quantity)做通盤性的考量。在「質」的方面,是將集水區內所有的污染物,包括「點源」(Point Source)及「非點源」(Nonpoint Source)污染,做整體性的控制。目前國內水質管理多偏重於對點源污染的控制,對於影響多數水庫集水區較大比例的非點源污染仍缺乏良好的管理。水庫水質之良窳端賴集水區管理完善與否, 而如何能使水資源得以永續發展(SustainableDevelopment),集水區資料的掌握及分析至為關鍵,所以針對集水區做系統化之管理實為當務之急。
  為了改善國內水庫集水區的水質,及改善對非點源污染的管理,規劃對各水庫水質的污染情形及管理計畫進行診斷與探討,並深入研究非點源污染的管理與控制方法。透過對點源、非點源污染調查與推估、削減方法及現地環境條件的了解,以改善水庫水質優養化的問題與分析及支援改善策略規劃
 
二、工作項目
  具優養化潛勢水庫調查及分析,研擬3座水庫水質改善計畫。
  選定鏡面、阿公店及金門乙座水庫為水庫水質改善追蹤對象,蒐集集水區內主要點污染源分布區、農業區分布區、崩坍地整治區、衛星影像,整合既有研究報告電子檔、整治方案、相關BMP資料,推動非點污染源最佳控制技術及總量管制策略。
  進行鏡面、阿公店及金門乙座水庫初次點源及非點污染源深入調查及現勘,並於現勘後完成水庫水質現況報告。
  探討水庫水質於近5年內之水質變化,探討指標至少應包含卡爾森指數(CTSI)、降雨量、有效蓄水量、水庫蓄容量、每日供水量等綜合分析。污染源熱點調查項目,至少應包含農業行為、觀光旅遊活動、生活污水排放源及排入點(含排放量估算)、其他點源及非點源之分布位置。
  完成各水庫水質改善計畫書,並送署審查後修正,再召開專家審查會,並於邀請相關機關舉辦水庫集水區水質改善研商會。
 
三、主要成果

1